通知公告

通知公告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
关于公布九江学院首批“智慧”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17日 15:54浏览次数:


各二级学院:

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转型,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课程建设水平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学校组织了首批“智慧”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评审工作,经二级学院遴选推荐、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、校园网公示,现将立项项目予以公布,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立项课程

确定将《现代教育技术》等6门课程立项为九江学院首批“智慧”课程建设项目,由学校资助经费进行建设,名单见附表。

二、建设任务

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课程教学创新,通过AI大模型、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、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、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、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,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,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、个性化的学习体验。主要包括(但不限于)以下几个方面:

1.个性化教学设计: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水平、兴趣及学习表现,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大纲与教案、自适应的学习路径,提供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内容,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。

2.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:引入智能助教、“数字人”、虚拟导师等工具,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、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,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,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,促进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。

3.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:基于知识图谱梳理教学内容,整合包括微视频、在线开放课程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、文献资料等富媒体教学资源,丰富教学内容,提高学生学习体验。

4.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搭建:允许各地师生聚集在同一虚拟空间内完成授课,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,配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道具、专业化的场景模拟能力,加深课堂沉浸感和体验感。

5.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:整合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(VR)等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,提供共享资源、互动讨论、协作项目等,为学生、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创造更丰富、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,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,培养团队协作能力。

6.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:建设能力图谱与问题图谱,通过利用大数据、大模型等对学生的日常学习、作业、考试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,建立学生过程性发展画像,反馈综合素质评价,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路径提供规划与指导。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、优化教学方法、调整教学策略,实现课堂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。

三、保障措施

1.经费支持

学校对“智慧”课程建设项目提供6万/门的建设经费,经费拨付至所属学院,经费使用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,专款专用。

2.技术支持

立项课程教学团队可依托学校已引进的超星、学堂在线、大学慕课平台进行课程建设,教务处组织平台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。

四、项目管理

1.建设周期

立项课程采用项目合同制的方式进行建设,建设期为2年,建设期内须至少完成两轮“智慧”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。

2.中期检查及验收

建设中期学校组织中期检查,建设期满学校组织验收,经学校验收合格的课程,发放校级课程证书。建设期内,立项课程获批省级及以上“智慧”课程项目,视同已通过学校验收。

3.未通过中期检查或验收的课程项目,可进行为期1年整改,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目标要求的,终止经费支持,予以撤项,被撤项的课程负责人,3年内不得申报教学建设类项目,撤销项目所在二级学院减少相关课程项目申报名额。

五、其他事项

1.各学院要对立项课程的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,并做好本学院“智慧”课程建设规划和培育建设。

2.立项课程按一流课程认定相应教学工作绩效点。

附表:

九江学院首批“智慧”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

序号

项目名称

项目负责人

所属学院

1

现代教育技术

张亚珍

教育学院

2

外贸商品学

张敏(大)

经济学院

3

可编程控制器

蔡苗苗

电子信息工程学院

4

液压与气压传动

李清香

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

5

审计学

周骞

管理学院

6

化工原理I

刘祥丽

化学化工学院


教务处

2025年4月17日

关闭窗口
联系我们

学校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   
Email:jjuxb@jju.edu.cn     邮政编码:332005   
招生电话:0792-8310030 8310031    

Copyright ©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 备案序号:赣ICP备10004574号  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

访问统计:您是第位访问者